中国的AI形机器人正在改变制造业

路透上海/北京5月13日电- - -在上海郊区一个庞大的仓库里,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在操作员的操纵下,一遍又一遍地完成叠t恤、做三明治和开门等任务。

该网站每天运营17个小时,其目标是生成大量数据,供其所有者、中国类人机器人初创公司agbot用来训练机器人,该公司希望这些机器人能够无处不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

“想象一下,有一天,在我们自己的机器人工厂里,我们的机器人正在自我组装,”agbot的合伙人姚茂清(音)说。

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因为其可以解决紧迫的问题。包括:中美贸易摩擦、人口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位于上海的机器人公司AgiBot成为官员关注的焦点,“也许这些机器可以在足球队踢球。”

今年早些时候,另一家国内仿人机器人开发商Unitree也参与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在美国就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为帮助恢复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而加征的关税与中国进行谈判之际,中国正瞄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许多工厂任务将由人形机器人来完成。

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技能,包括翻跟头、跑半程马拉松,甚至踢足球。

但路透社首次报道了这样的细节:在中国,一方面有诸如 DeepSeek 这样的本土企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两者部分驱动下,人工智能取得了进展,这些进展正使得人形机器人开发者能够将机器人本已令人赞叹的硬件与让它们具备经济价值所需的软件相结合 。

路透社采访了十几个人,其中包括中国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投资者、客户和分析师。这些人描述了在开发机器人 “大脑” 方面取得的突破如何能让这些金属机器从单纯的观赏性存在转变为富有生产力且能自我学习的工人,而这有可能给这个全球制造业强国带来变革。

这些人表示,中国旨在通过专注于数据训练以及人工智能模型的先进性来打造自身优势,还有人说,DeepSeek的技术实力是一大助力。

如果这些机器人能在工厂车间成功且广泛地投入使用,中国将能够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并保持其制造业优势,这也使该领域成为与美国竞争的一个方面。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工厂工人面临失业的问题。官方媒体曾暗示,就像之前的工业革命一样,从长远来看,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超过短期的痛苦。

政府支持

中国政府部门向人形机器人公司发放丰厚补贴。官方公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里,该行业获得了超过 200 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而且中国政府正在设立一个规模达 1 万亿元人民币(1370 亿美元)的基金,以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初创企业。

路透社对数百份招标文件进行审查后发现,政府也是主要的采购方。政府采购人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的金额从 2023 年的 470 万元人民币跃升至 2024 年的 2.14 亿元人民币。

其他的政府扶持举措还包括中国南方城市深圳新设立了规模达 100 亿元人民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基金。

总部位于武汉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达到采购和销售目标后,有资格获得最高 500 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还能获得免费的办公场地。

北京市政府在 2023 年设立了一个机器人基金,为那些希望加快其首款产品研发建设的公司提供最高 3000 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一些分析人士预测,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沿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轨迹前进。在过去十年里,由于制造商纷纷涌入,且政府补贴促使中国公众广泛采用电动汽车,其成本大幅下降。

美国银行证券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研究主管李明勋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今年年底,一台人形机器人的平均物料成本将约为 3.5 万美元,但如果大部分零部件都从中国采购,到 2030 年成本可能会降至 1.7 万美元。

三家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告诉路透社,他们预计成本也会减半,或许在一年内就能实现。李明勋在报告中补充称,相比之下,特斯拉(TSLA.O)“擎天柱” 机器人的零部件成本,如果其所有主要零部件都从中国以外的地方采购,目前为 5 万至 6 万美元。特斯拉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李明勋对路透社表示:“凭借其完善的供应链,中国在大幅降低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他估计,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年销量可能会达到 100 万台。“这个行业仍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

人工智能与数据

中国政府也在大力投资数据收集工作,数位企业高管表示,数据收集是该行业的主要痛点,但同时也是中国具备优势的一个领域。

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比,科技公司在训练基础模型时,会从海量的在线文本、图片和音频数据集中获取信息,而用于训练运行人形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模型(也被称为具身人工智能平台)所需的数据供应则要少得多。

人形机器人需要与现实物理环境进行交互,并在以任务为重点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例如堆叠箱子或往杯子里倒水等任务。

去年,上海有关部门协助建立了艾吉机器人公司(AgiBot)的数据采集站点,提供了免租金的场地,在那里,由 200 人操控的约 100 台机器人每天开展工作。

姚(音译)表示,艾吉机器人公司的设施使其能够采集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训练其具身人工智能模型。

根据相关公告,北京和深圳的政府也在建设类似的站点。

人形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在工厂中的应用,可能会加快数据采集的速度。

另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初创公司魔象智新(MagicLab)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由于专注于机器人 “大脑” 的研发,公司近期已开始在生产线上部署原型机器人,用于质量检测、物料搬运和装配等工作。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吴长征表示:“这些突破为我们在 2025 年专注于现实世界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他还补充称,魔象智新已将其机器人与商汤科技的模型、阿里巴巴(9988.HK)的通义千问以及字节跳动的豆包等人工智能模型进行了整合。

“商汤科技在任务推理和理解方面提供了帮助,助力了我们机器人 ‘大脑’ 的开发。”

然而,中国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其在构成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据分析师和初创企业称,中国能够制造高达 90% 的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这降低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

因此,据摩根士丹利称,中国目前在全球从事此类项目的制造商中占多数,并主导着供应链。一些中国初创企业的机器人售价低至 8.8 万元人民币(12178 美元)。

总部位于北京的初创企业中科新知(CASBOT)首席运营官张淼表示:“如果你上午提出需求,供应商下午可能就会带着材料或产品来到你的公司,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去他们的场地实地查看。”

她还补充道:“在海外很难达到这种效率,因为企业需要从中国进口材料。”

该行业涌现出大量新公司。据摩根士丹利称,2024 年,31 家中国公司推出了 36 款相互竞争的人形机器人型号,而美国公司仅推出了 8 款。

行业领先企业宇树科技和优必选科技(9880.HK)在内,中国至少有六家公司表示,他们已经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或者正准备在今年实现量产。

工作面临风险?

尽管这一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的立法者已开始讨论智能人形机器人可能会给劳动力带来的深远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3 年的一项调查,中国约有 1.23 亿人在制造业工作。

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社会保障专家郑功成警告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影响中国约 70% 的制造业,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保障缴费大幅下降。

在同一次会议上,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002230.SZ)董事长刘庆峰建议设立一项人工智能失业保险计划,为那些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提供 6 至 12 个月的保险保障。

由政府支持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首席技术官唐健,在 4 月北京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的间隙告诉路透社,其原型机器人针对的是那些因枯燥或重复而无人愿意从事的工作,以及危险的工作。

尽管存在对就业影响的担忧,但中国政府将这项技术视为填补养老等领域劳动力短缺的关键。随着中国 14 亿人口老龄化,养老领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在 12 月发布了一项国家养老计划,鼓励将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不久后,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宣布成立新的子公司蚂蚁凌波科技,其人形机器人将专注于养老等领域。

艾吉机器人公司的姚表示:“未来五到十年,机器人可以整理住户的房间、取包裹,甚至将人从床上转移到洗手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