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路透社)—— 中国最高领导层承诺,将通过整治无序竞争以及在下半年加大重点行业的产能削减力度,来支持面临多种风险的经济。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周三报道称,领导层已表示将遏制生产商之间的价格战。目前,外界越来越预期中国政府可能即将启动新一轮工厂产能削减,这是一场期待已久但颇具挑战的应对通缩的行动。
新华社援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纪要。中共中央政治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机构之一,其 7 月召开的会议为今年剩余时间的经济发展定下了方向。
纪要称,下半年中国将保持政策稳定,并具备 “灵活性和前瞻性”,致力于稳定就业、稳定企业、稳定市场、稳定预期。
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制定者推出新刺激措施的紧迫性可能有所降低,因为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以及与美国持续的关税休战,使得各方能够更专注于通过供给侧措施来应对产能过剩和通缩问题。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表示:“目前各方更加强调要认识到供需失衡带来的潜在风险。”
“政府也更愿意采取措施应对通缩压力和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不过,这种压力尚未促使政策制定者承诺推出更即时的刺激措施,他们只是保留了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的选项。”
另外,官方媒体援引习近平主席在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应有效扩大消费,打破 “内卷” 循环。“内卷” 一词在中国被广泛用于描述企业间竞争白热化,导致收益递减甚至亏损的局面。
会议纪要显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但与 4 月的会议不同,此次会议未提及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事宜。
高层领导人还呼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提振消费,帮扶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进一步刺激措施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 5.2%,略高于预期,但分析人士表示,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全球贸易风险上升,可能促使政策制定者推出进一步的刺激措施。
中国 2025 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 5% 左右。
“目前政策制定者处于观望状态,但一旦增长目标受到威胁,他们就会采取行动,” 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新华社报道称,“十五五” 时期(2026 - 2030 年)是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为中国的发展环境正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
新华社消息,领导层将于 10 月召开四中全会。分析人士预计,此次会议将重点讨论新的五年规划。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6 月生产者价格已连续第 33 个月下降。尽管有政策支持,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仍对经济构成拖累,分析人士还预计,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将逐渐减弱。
新华社援引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话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出口商纷纷抓住中美关税休战的契机扩大出口,这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经过两天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会谈 —— 双方均称此次会谈具有建设性,旨在缓和不断升级的贸易战 —— 中美两国于周二同意寻求延长 90 天的关税休战。
新华社表示,中国将释放内需潜力,采取措施提振消费,同时加快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并提高使用效率。
中国还将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同时遏制无序竞争。
会议纪要指出:“必须依法依规治理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管理。”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刺激消费需求仍是有效应对通缩的关键。
强制加班,类似传销组织的洗脑,这种企业能…
临阵换帅,兵家大忌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