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遭遇了一场 “憋屈的失利” A500ETF排名下滑

年中时分,国泰基金在 A500ETF 的竞争中遭遇了一场 “憋屈的失利”。作为行业内 ETF 领域的老牌玩家,此前因在宽基产品上的滞后导致规模排名下滑,此次好不容易集结全公司资源押注新宽基 A500ETF 并夺得首发头名,却在年中最后几日被华泰柏瑞等同行反超。尽管对手可能借助短期帮忙资金冲量,但规模冠军的位置已旁落他人。ETF 市场的竞争法则更倾向于赢家通吃,目前华泰柏瑞 A500ETF 规模达 226.41 亿,日成交额约 40 亿;而国泰 A500ETF 规模回落至 184.38 亿,日均成交额仅列同类第五,显然已难以重返榜首。这并非全因对手手段高明,国泰 A500ETF 自身也存在 “不给力” 的问题:其规模近一年缩水近百亿,成为今年上半年规模缩水最多的宽基 ETF。国泰基金已多次错失宽基 ETF 首发的红利,此次 “重兵押注” A500 也仅赢在开局,究竟原因何在?随着 ETF 市场进入诸侯纷争的 “红海” 阶段,国泰基金又该如何应对?​

失守的关键棋子 —— 国泰 A500ETF​

A500ETF 其实是国泰基金计划用来撬动 ETF 市场的关键棋子,在其既定战略中,“以中证 A500ETF 为核心打底,搭配科技与红利类产品作为卫星”。作为老牌公募基金,国泰基金近年来处于行业中游位置,优势在于经营稳健,短板则是缺乏向上突破的胆识。其经营策略更偏向边缘突破:自认家底不够雄厚,无力在宽基领域 “内卷”,便选择布局行业主题 ETF 的 “冷门赛道”,因投入资源少且投入产出比高。这种策略曾见成效,2020 年国泰基金 ETF 规模的行业排名升至历史最高的第二名。但 2021 年后,市场行情分化加剧,热点轮动频繁,行业指数基金的优势减弱,导致以行业 ETF 为特色的国泰基金规模排名下滑至第四、五名。到 2024 年,随着宽基 ETF 的火爆,以沪深 300 指数相关产品为代表的 ETF 规模激增,国泰的排名进一步滑落至第七(目前已跌至第八)。受此刺激,国泰基金才 “痛下决心”,集中力量推出中证 A500ETF,希望打造一款宽基大单品。​

国泰是首批发行 A500ETF 的基金公司,前期主要依靠线下券商渠道推广。据其量化投资部总监介绍,券商业务线隶属于量化部门,实现了投资与市场的一体化,销售端对产品的支持力度颇大;国泰还借助腾讯理财通,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甚至连续半个月不间断开展直播,掀起直播营销战。这些举措助力国泰 A500ETF 上市 7 个交易日规模突破 100 亿元,17 个交易日突破 200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华夏、易方达等头部基金公司并未参与首批发行。​

可惜的是,国泰 A500ETF 在初期规模增长态势良好后,后续动力却略显不足。一方面是外部因素。首批 A500ETF 都面临着 “在沪指 2700 点募集、3500 点建仓、3200 点上市” 的尴尬处境;中证 A500 指数与沪深 300 指数也存在差异,沪深 300 在价值属性中更偏价值,中证 A500 在价值属性中更偏成长,不同市场阶段的表现会吸引不同类型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积累的问题。宽基 ETF 的运作与行业 ETF 存在差异,例如成分股数量大幅增加,管理难度相应提升,对团队能力有一定要求。这些都给国泰基金运营好 A500ETF 带来了较大考验。对于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而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贪多往往嚼不烂”。本质上,在 ETF 市场中,大单品战略的实现难度超出预期。一款 ETF 产品不仅要看规模,还要看资金留存、客户结构,关键是能为投资者带来多少收益,这才是 ETF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国泰 A500ETF 直到今年 7 月中下旬净值才回升至 1 元以上,虽然初期客户数量是第二名的数倍,但日均成交量长期排在同类产品的第三、四位,这反而说明其客户更多来自大额机构的战略性配置(2024 年年报显示机构持有占比为 64.64%),而非真正拥有坚实的 “群众基础”。因此,后续其规模下滑也在情理之中。国泰基金在 A500ETF 上未能守住优势,意味着其在宽基市场的首次尝试受挫,仍需快速提升宽基指数 ETF 的布局能力,否则在后续的 ETF 竞争中更容易掉队。​

ETF 业务的成与败​

ETF 对国泰基金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公司的核心门面。对比国泰基金的指数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固收三块业务,固收虽然在公司管理规模中占比最大,但在行业内排名并不靠前,更多起到稳定业绩下限的作用;主动权益虽然有部分基金经理可作为 “门面”,但整体规模一般,行业排名更靠后,收益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ETF 业务更具竞争力。​

从具体数据来看(图片来源:wind),国泰基金 25 年 Q2 总规模为 7640 亿,非货规模 4349 亿,较 Q1 增速为 9.28%;较 24 年底净增 423 亿,增速为 10.76%;整体排名第 15 位。分类来看,国泰基金 25 年 Q2 股票型基金规模为 1611 亿,较 Q1 同比下降 2.05%,但半年总增幅为 1.38%,这是连续多年下滑后的首次微增。而国泰基金 25 年 Q2 的 ETF 规模为 1759.41 亿,上半年净增 277.86 亿,排名稳定在第八。从产品数量来看,国泰基金股票型基金有 129 只,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的数量仅为前者的一半(图片来源:wind)。​

简单来说,25 年上半年国泰基金非货规模的增长中,65% 来自 ETF。但目前国泰基金在 ETF 赛道上,除了上述宽基产品出击不利外,原本的行业 ETF 也面临不少挑战。整体而言,国泰基金打造爆款 ETF 的能力似乎有所 “弱化”,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升级、对手实力增强所致。在其规模前十的股票指数基金中,除 A500ETF 外,其余都是早期发行的产品。此外,虽然国泰的行业 ETF 规模位居行业首位,但更多是得益于品类丰富、产品数量多,在核心品类上并未形成优势;而且行业 ETF 多集中在科技成长、医药、高端制造等偏成长风格的领域,在偏价值风格的行业布局较少,存在 “偏科” 现象。​

具体来看,国泰基金在行业 ETF 方面遇到的挑战大致有以下三点:​

主题 ETF 波动大,业绩短期分化明显。行业或主题类 ETF 高度依赖板块轮动和市场风格。半导体、券商等赛道在牛市时净值暴涨,而在调整期则大幅回撤,这种剧烈波动放大了客户收益体验的起伏。许多投资者对 ETF 的本质和行业轮动规律缺乏了解,往往追涨杀跌,导致 “高买低卖”,投资体验欠佳。​

    对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挑战。行业 ETF 虽然带来了规模增长,但公司收入结构以被动管理为主,费率和盈利能力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存在短板。国泰基金被市场贴上 “ETF 型基金公司” 的标签,导致主动权益产品及核心主动型基金经理的市场关注度被稀释,还需防范忽视 “主动管理核心竞争力” 的风险。​

      长期发展存在隐忧。部分主题 ETF 赛道趋于拥挤,跟风产品多、同质化严重,一些主题热度消退后基金规模迅速缩水,增量客户获取压力加大。若市场风格切换过于频繁,管理 ETF 资产的交易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也会面临额外挑战。​

        举个例子便一目了然。国泰 CES 半导体芯片 ETF 的规模曾一度跻身同类第一方阵,最新规模仍超百亿。该基金在牛市中销量激增,但在 2022-2023 年半导体板块调整期间,其净值和规模均出现剧烈波动,许多 “高点入场” 的投资者亏损较大。由此可见,国泰行业主题 ETF 产品具有 “规模大、流动性好、波动大、分化强” 四大特点,在牛市时吸金能力显著,而在熊市或震荡市回撤较大,对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制约国泰基金在 ETF 竞争中更进一步。​

        最后,国泰基金从 2021 年起客户维护费持续降低,这部分费用通常用于渠道投放以换取曝光和销量,在其他公司纷纷加大投入时选择收缩,这种做法较为罕见,当然也可能是想将资金 “用在刀刃上”,比如投入到 A500ETF 的宣传发行中。但这一点值得持续关注,其背后可能暗含着基金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针。从为投资者赚取收益的角度来看,国泰基金 25 年上半年旗下基金产品利润为 155.32 亿,排名第 14 位,与第 13 位的鹏华基金非常接近,但仅约为排名第一的易方达的四分之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