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7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不及预期 通缩担忧持续

北京,8 月 9 日(路透社)—— 中国 7 月生产者价格降幅超预期,而消费者价格持平,这凸显出国内需求疲软以及持续的贸易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和企业信心造成的影响。

工业品出厂价格(工厂大门价格)已连续两年多下跌,周六公布的数据表明,早期为应对价格竞争所做的努力尚未取得显著成效。

通缩压力促使中国有关部门着手解决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然而,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似乎是十年前那场全面供给侧改革的精简版,当年的改革对终结通缩螺旋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家统计局(NBS)周六发布的数据显示,7 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 3.6%,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 3.3%,与 6 月创下的近两年来低点持平。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极端天气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导致部分行业价格下跌。

不过,从环比来看,PPI 下降 0.2%,较 6 月 0.4% 的降幅有所改善。

尽管整体数据表现如此,但部分分析师已察觉到通缩压力缓解的迹象。澳新银行(ANZ)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指出,PPI 环比数据和核心 CPI 同比数据均有好转。

他预计,当前旨在遏制汽车等行业无序竞争的 “反内卷” 政策措施,将从 8 月开始推动 PPI 同比回升。

但其他分析师仍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没有需求侧刺激措施或改善民生的改革,这些举措对最终需求的影响可能有限。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以及与美国脆弱的贸易关系,也继续拖累着消费支出和工厂生产活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 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而 6 月为上涨 0.1%,好于路透社调查预期的下降 0.1%。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 月核心通胀同比上涨 0.8%,为 17 个月来最高水平。食品价格下降 1.6%,6 月为下降 0.3%。

极端天气加剧了经济压力,上月中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遭遇酷暑,同时东亚季风在南北地区停滞,导致全国遭遇异常猛烈的暴雨。

从环比来看,7 月 CPI 微涨 0.4%,而 6 月为下降 0.1%,且超过了预期的 0.3% 涨幅。

“尽管如此,目前仍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通缩的终结,”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 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

“房地产行业尚未企稳。当前经济更多依赖外需而非国内消费支撑。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 他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