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募主动偏股基金正在被投资者抛弃?

子沐研究-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市场发展迅猛,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但在这繁荣的背后,主动管理型基金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有被投资者 “抛弃” 的趋势。

一、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缩水,明星基金经理光环不再

从规模数据来看,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处境不容乐观。据 Wind 统计,截至 2024 年底,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不足 90 人 (仅统计在管基金主要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的基金经理,剔除在管基金主要为偏债、被动指数或量化管理类的基金经理)。昔日的 “500 亿俱乐部” 如今仅剩易方达基金的张坤一人,其管理规模为 589.41 亿元,较上季度末的 690.82 亿元缩水超过百亿。而在 2023 年底,主动型 “500 亿俱乐部” 成员还有 3 人,分别是张坤、葛兰、刘彦春,彼时管理规模分别为 654.74 亿元、573.46 亿元、538.57 亿元。这 3 人也是 2021 年管理规模一度站上千亿元的三位主动型基金经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亿级被动指数基金经理人数目前已增长至两位数。

以兴全合润混合 (LOF) 为例,这是一只备受关注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长期以来,它凭借较为出色的业绩表现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但近年来,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虽然在 2025 年 2 月 6 日其日涨跌幅达到 +2.51%,最新净值为 1.6162 。然而,从长期和规模变化角度来看,市场环境的波动以及自身投资策略等因素,使其规模增长受限甚至在部分时段出现缩水。面对市场风格的快速切换,若基金未能及时调整持仓结构,就容易错失上涨行情或承受不必要的下跌风险。

二、主动管理型基金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业绩表现不佳,跑输指数成为常态

在过去的几年里,相当一部分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跑不过指数基金。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 - 2024 年,主动基金作为整体跑输被动基金。在市场有效性逐渐增强的当下,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股价能迅速反映各类信息,这使得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通过挖掘被低估股票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大幅增加。同时,A 股市场风格切换频繁,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一旦对市场风格判断失误,基金配置与市场风格不匹配,业绩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某一阶段成长风格崛起,但基金经理重仓价值股,就会导致基金表现落后于指数。

(二)高昂的成本侵蚀收益

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管理费用普遍较高,通常在 1.5% 左右甚至更高。这是因为其需要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分析工作,人力、物力成本高昂。与之相比,指数基金管理相对简单,管理费用通常在 0.5% 以下。除了管理费,主动管理型基金为实现投资目标,频繁买卖股票,会产生较高的交易佣金、印花税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在长期投资过程中不断侵蚀基金收益,使得主动管理型基金在与指数基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投资限制束缚操作空间

为分散风险,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在投资时往往受到诸多限制。比如行业与个股集中度限制,不能过度集中投资于某几个行业或个股。这就导致当基金经理发现某些极具潜力的优质行业或个股投资机会时,却因限制无法充分配置,从而影响基金收益。此外,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在基金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当市场环境巨变,基金经理可能因契约限制无法及时调整策略,进而使基金表现不佳。

(四)投资者信任危机

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一些负面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信任。一方面,存在基金经理高价接盘垃圾股,涉嫌利益输送的问题,损害了基民利益。另一方面,无论市场涨跌、基金是否盈利,基金公司都照收管理费,甚至一些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仍拿着高薪,这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如某明星基金经理三年帮基民亏损 300 亿,而其所在公司在两年内为基民们创造了 1900 多亿的亏损,但该公司收入和利润却创下行业新高 。这些现象导致投资者对主动管理型基金信任破裂,选择用赎回表达不满。

三、投资者该如何抉择?

虽然主动管理型基金目前面临困境,但投资者也不应盲目抛弃。在存量资金市场、宽幅震荡市场、慢牛市场中,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仍具备配置优势。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市场长期低迷后的反弹期或是牛市初期,主动权益基金由于仓位等原因往往无法跑赢指数,而在牛市后期、震荡市以及熊市期间,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优势逐渐凸显。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明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是风险偏好较低、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者,指数基金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其成本低、分散风险且能较好跟踪市场。而风险偏好较高、期望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者,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历史业绩优秀、投资风格稳定、投研能力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同时,投资者要关注基金的持仓结构、投资策略,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是否与自己相符。此外,不要把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只基金,通过分散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和指数基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稳定性。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