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可能正迈向成为全球首个主要 "电国家",其电气化率攀升至 30%,领先于欧盟和美国 —— 这两个地区近年来能源消费中的电力最终占比稳定在约 22%。
"石油国家" 一词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 "电国家" 可能较为陌生。
电气化指的是将依赖化石燃料的工艺和技术替换为电力驱动的替代方案。例如,从汽油车转向电动汽车,安装热泵替代燃气锅炉,以及在钢铁生产中取代燃煤高炉。
为何重要?简而言之:若要遏制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首先要让一切实现电气化。
国际能源署指出,电气化是 "减少能源领域碳排放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为描绘整体电气化进程,我们求助于落基山研究所(RMI)的专家,他们曾利用国际能源署的国家级数据计算电气化率,并贴心地用最新数据更新了相关数字。
技术细节说明:电气化率作为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电力占比,反映实际使用的能源中有多少来自电力(而非化石燃料)。这是衡量系统电气化程度的直接指标,也是我们全文使用的标准。、
另一个指标是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电力占比,这是从供应端视角出发。该指标反映原始能源的使用情况,因此电力部分仅计入风能、太阳能和水力等 "一次" 电力。
小型多组图表使我们能够展示行业层面的趋势。尽管中国在建筑电气化方面尚未超越美国,工业电气化也只是最近才赶上美欧水平,但在交通领域已迅速超过这两个地区。
电动汽车无疑是国内外的关键驱动力。专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洞察的 Rho Motion 公司分享了其关于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及中国企业市场份额的数据。
为按相对比例呈现这两项指标,我们决定用比例面积图可视化数据 —— 大正方形代表该国 2024 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总销量,内部的红色正方形则显示中国企业的份额。
中国汽车占比之高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国家尤为明显。
中国现代化铁路网络的迅速扩张也极大推动了电气化进程。高铁网络达 4.5 万公里,是欧盟的五倍,预计到 2030 年将扩展至约 6 万公里。
我们从《中国地面交通网络 GIS 数据库》提取地理空间数据,其中包含该国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年度快照。为展示高铁的快速建设,我们按五年间隔绘制了数据图。(技术细节:这是在 Qgis 中通过导入年度 shapefile 文件完成的。)
起初我们考虑制作动态数据动画,但发现即使通过静态地图,建设热潮也已一目了然,为简洁起见便放弃了动画方案。2010 至 2020 年间的增长令人惊叹。
为展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我们参考了多个数据源:太阳能、风能和水力的年度新增装机容量由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汇编而成,煤炭数据则来自全球能源监测机构的燃煤电厂追踪报告。
中国的电力结构还包括核能、天然气和生物能源 —— 但煤炭、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占该国总装机容量的 90% 以上,且在规划新增容量中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聚焦于这四类能源。
部分读者提出的关键问题是 "核能呢?" 我们就是否在地图或新增装机容量图表中纳入核能进行了讨论,但鉴于其占比低得多 —— 几乎难以显现 —— 排除它更为合理。相反,我们添加了脚注以强调其他能源的主导地位。
运营中和规划中的电力地图(请查看原文获取 —— 此处篇幅有限!)由全球能源监测机构的综合电力追踪系统制作,其中包含大量项目级信息。
当华盛顿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 "使劲钻油" 的口号下推行不同路径,旨在提高美国创纪录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时,北京正推进其清洁能源革命。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