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H股”又有新进展。继君实生物后,第二家获批去香港上市的挂牌企业成大生物获证监会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资质。成大生物之外,还有多家新三板企业在今年下半年申请港股上市,包括君实生物、盛世大联及赛特斯。新三板公司集中申请赴港上市,很可能是受相关利好政策调整影响,尤其是今年4月提出的“3+H”政策落地。而新三板挂牌企业寻求香港上市,背后是A股IPO审核趋严的背景。虽然A股IPO难度增加,以及“3+H”毕竟还是少数公司,但仍然阻挡不了挂牌企业寻求其他市场融资的迫切需求。
成大生物
成大生物赴港上市获证监会批复近日,成大生物(831550)发布公告称,公司获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证监会核准公司新发行不超过1.44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公司可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大生物表示,公司此次发行并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政府机构、监管机构的核准或批复,公司将根据该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了解,成大生物于今年5月31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同意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及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对比此前披露发行H股的君实生物来看,成大生物此次“3+H”之速度可谓快。今年8月8日,公司发行H股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受理;10月29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H股的申请,并于10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此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资料。由此看来,成大生物发行H股事项进展可谓相当之快,从证监会受理到收到批复,仅用时三个半月,比同期披露发行H股计划的君实生物缩短了近一个月时间。
不同于大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在奔赴香港上市前清一色处于亏损,成大生物近年来业绩增长相当稳健。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43亿元、10.30亿元、12.76亿元和6.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8亿元、4.57亿元、5.56亿元和2.9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成大生物的股东数量及其庞大,截至2018年9月30日,成大生物股东户数为1297户,公司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辽宁成大(600739),持股比例为60.54%。
“新三板+H股”模式兴起成大生物之外,还有多家新三板企业在今年下半年申请港股上市,包括君实生物、盛世大联及赛特斯。新三板公司集中申请赴港上市,很可能是受相关利好政策调整影响。
今年4月,港交所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鼓励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到港交所上市,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申请到港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不设前置审查程序及特别条件。
而今年4月底修订后的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上市新规允许生物科技公司中无营收、未盈利的公司申请上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三板公司赴港上市,尤其是生物科技类公司。
另外,还有部分新三板公司拟申请港股上市。2018年5月,寰烁股份(832773.OC)披露了关于与山证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港股发行辅导意向书的公告。2018年6月,易销科技(831114.OC)披露了关于与博大资本国际有限公司签订港股发行上市辅导协议的公告。
A股过会率持续下降挂牌企业另谋出路新三板挂牌企业寻求香港上市,背后是A股IPO审核趋严的背景。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IPO上会的新三板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过会率呈持续下降态势。
2017年上半年,7家新三板企业上会,6家获通过,过会率高达85.71%;2017年下半年,30家新三板企业上会,20家获通过,过会率下降至60.61%;2018年上半年,上会企业24家,远超2017年同期数量,但过会企业仅13家,过会率降至54.17%;2018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上会企业合计13家,其中6家过会,过会率进一步降低至46.15%。
事实上,“IPO审核趋严”已成为市场各方的共识。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以来,合计审核248家企业首发申请,仅141家获通过,过会率为56.85%。相比之下,2017年1月至10月,审核了39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328家获通过,过会率高达83.04%。
虽然A股IPO难度增加,以及“3+H”毕竟还是少数公司,但仍然阻挡不了挂牌企业寻求其他市场融资的迫切需求。统计显示,2017年至今,已经有2000家企业选择从新三板摘牌,其中包括齐鲁银行、华龙证券等全年利润过亿的52家企业,跟现在留在新三板上利润过亿的企业数量相当。
与此同时,科创板即将推出或许对新三板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业内人士认为,站在十字路口的新三板即使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至少要守住碗里,需要想办法留下神州优车等优质挂牌企业,保留住新三板最后一点念想。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