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应一句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
新三板市场虽然低迷,但是将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使命与投资者保护机制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一个新三板的类保本策略,这也许是中国资本市场中,唯一一个暗含保本策略市场。
A股市场退市 异议股东无保护
对于A股上市公司来说,一旦面临退市,其股价就会出现瀑布一样的下跌,然后进入老三板市场,投资者的损失自不必说,关键是风险无法把控。
如果是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那么证监会的的顶格处罚也就是60万元,这对于投资者保护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而且这60万的顶格处罚还到不到投资者的手中。
A股市场没有投资者门槛,但是对于退市企业的监管和对投资者的保护依然不到位,投资者面临的极端风险与新三板市场是一样的。
新三板异议股东可按成本价回购
2019年3月8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申请股票终止挂牌及撤回终止挂牌业务指南》(以下简称《摘牌指南》),其中第三规定:
“挂牌公司、公司股东或相关方应当制定合理的异议股东保护措施,通过股票回购、现金补偿等方式对股东权益保护作出安排,并主动联系异议股东,对保护措施进行解释说明。”同时要求主办券商和律师进行核查。
现在新三板市场上主动退市的企业都为异议股东设置了回购请求时间,并都承诺“按不低于取得该股份的成本价回购”,有些企业甚至还给予一定的收益补偿。
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主动退市企业的必选动作,当然,对于取得股份价格异常的异议股东,主动退市企业也不会轻易回购。
那么这种按成本价回购的方式算不算一个保本策略?
保本基金的CPPI策略
这就要与公募基金市场原保本基金的CPPI策略(即恒定投资比例组合)进行对比了。
以前公募基金有一种类型叫做“保本基金”,投资者只要从认购期持有一个保本周期,如果净值低于1元,那么基金公司就代为补偿,实现了投资者的保本,一般的保本周期为3年,此类产品一般采用的是CPPI的保本策略。
简单的讲,就是先用本金投资于风险低的产品,产品选择上与保本周期同步,比如3年保本周期,就选择3年到期的高等级信用债。利用债券的收益作为安全垫,通过一定倍数的杠杆放大资金规模,再用于投资于有风险的证券,例如股票,从而实现保本的目标。
CPPI的策略运行的优势在于,当股市上涨时,可以提高股票的仓位,获得超额收益,而在股票下跌,触及安全垫就会止损,保护本金安全。
但是,到了2017年,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取缔了,改为避险策略基金。这是由于保本基金采用的资金杠杆,一旦风险爆发,最终承担担保责任的是基金公司,如果基金公司因此无法持续经营这就会损害其他基金的利益,形成多米诺现象,引发基金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危及金融体系。
新型的避险策略基金必须提示的风险,并向投资者说明,保障机制并不必然确保投资者投资本金的安全,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新三板市场与保本基金的对比
现在,新三板报刘子沐团队对比一下新三板制度与保本基金的特征,保本基金必须在保本周期一开始就买入,在保本周期结束之前不得交易,无论是卖出还是买入都不承担保本责任,当保本期结束之时,兑现保本责任。
而对于主动退市的新三板公司来说,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或是二级市场买入,一直持有到其主动退市,根据异议股东保护的条款,按当初买入的成本价回购,也相当于保本。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本基金有固定的保本周期,而企业要不要退市需要董事会、股东大会决定。保本基金一开始的买入价格是一样的,容易计算保本的成本,而获取主动退市企业的股份成本,不同的投资者成本也不同,企业回购价格也不一样,回购成本也不好把握。
另外,保本基金是真的要履行承诺,而新三板公司主动退市时会约定回购申报的时间,商定回购价格,而且过期不等,究竟最终能否保本还不能完全确定。
尤其是,新三板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坐等摘牌的企业,道德风险巨大,因此投资者需要分辨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选择投资正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保本。
而从新三板市场企业流动方向来看,只要是正规企业,只要是对投资者负责的企业,要么以优秀的业绩进入A股市场,要么通过回购的方式退市新三板市场。这似乎就为新三板的投资者构建了一个类似保本基金策略。
只是这个策略,不用资金杠杆,还鼓励价值投资、鼓励投资者长期跟随企业成长。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