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明涛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来,智能制造热潮席卷全球,美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2014制造业白皮书》、《日本机器人新战略》,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其核心目的,就是抢抓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提高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为应对产业危机、适应科技变革、角力国际竞争,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战略,确立了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明确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纲领和顶层设计。未来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美东时间2018年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增关税的计划,此计划将可能于8月30日公众咨询结束后生效。
而此次美国公布的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除了服装、鞋靴和雨伞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外,几乎涵盖大部分出口商品种类。从出口金额的角度来看,2000亿美元商品中,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金额最高,达到488亿美元,占比接近关税清单的1/4;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出口金额达到383.7亿美元;车辆及其零附件出口金额达到116.4亿美元。以上三类商品在6月15日公布的500亿美元商品清单中同样占据前四的位置,再次印证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关行业。
特朗普掀起中美贸易战,一方面是为选举造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击“中国制造2025”,其计划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清单,正是《中国制造2025》中十大重点领域,中国制造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同时,我们国内制造业仍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行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问题,如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然而,以融合发展为关键特征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因此,尽管困难重重,地方政府也须联合本地制造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1、加快培育发展智能装备与产品,如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加快产品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装备服务型制造企业及系统集成商等。
2、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如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推进企业管理智能化创新,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进物联网技术改造等。
3、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如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推进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培育,推广一批智能化装备产品等。
4、引进培育大企业大项目,如加快培育大企业,加快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大项目、团队机构招引力度等。
5、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如推进智能制造公共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智能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等。
“中国制造2025”目标宏大,对于地方发展具有指引航向的作用,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政策,为制造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然而到具体落实,任重道远,伴随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各地政府不仅要把握国家战略规划的精髓,更要关注本地产业生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探索出地方特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和君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