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重磅消息在圈内刷屏,“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新三板,点击网络,增持
对于科创板的设立,市场各方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设立很有必要,可弥补创业板和新三板的缺陷,也有悲观者认为科创板将与创业板构成重叠竞争关系,而新三板市场就此凉凉。
在犀牛君看来,新的市场改革政策推出尚且需要一段时间,大可不必焦躁于制度安排是否具有合理性,市场检验是最好的答案。其次,本质都是服务于科技创新性企业,也是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提科创板时隔三年,科创板再一次成为资本市场舆论的焦点。
实际上,在宣布上交所拟设立科创板之前,早在2015年11月20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的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科技创新板”)就已正式获批。
彼时,“科技创新板”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突出挂牌企业的科技、创新元素等特色属性,从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占比、高新技术产值占营业收入比重等设置量化标准。同时,其推出主要是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服务于“四新”企业,因而也被称之为“四新板”。
更早之前,2015年6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但随着2015年A股出现异常波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修订中,删除了“设立战略性产业新兴板”的相关内容。
可以看到,战略新兴板的延缓,换来的是科创板重登资本市场舞台。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这次的科创板应该是对标早年的上交所拟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是对战略新兴板的升级。
据了解,此次
上交所科创板的设立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证监会负责人表示,科创板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将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与此同时,证监会透露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
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证监会和上交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特别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试点的力度和节奏。同时,继续推动长期增量资金入市,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三板从此凉凉?科创板消息出来后,三板圈内的人士纷纷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新三板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拥有一万多家挂牌企业的证券化交易市场,因其特有的包容性吸纳了一大批优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但随着三板市场逐步走向稳定发展的阶段,现有制度性的供给政策已无法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而市场交易流动性缺失,融资困境,进一步导致了挂牌企业的信心不足。
此时科创板的推出,对于脆弱的新三板市场短期无疑是一个利空,不排除一批新三板优质企业将萌生退意,或者使得一些优质科技创新企业转而投向更具吸引力的科创板。要知道,6月5日上交所设立新交易板块计划消息传出时,市场就有同步传言上海市委政府在努力推进此事,到如今得偿所愿,效率已经非常之快了。反观新三板市场期盼已久的精选层却迟迟未能真正落地,市场交易也一度陷入低迷。
对于新三板来说,目前最大的政策预期非精选层莫属。这项呼吁已久的市场化改革,被市场给予了极大的期盼。通过将优质企业与其他企业加以区分,在精选层直接进行连续竞价交易,从而推动新三板市场一部分优质企业流动性改善,使得真正好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质上,无论是科创板还是新三板,都是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目标上是统一的。
不过,市场的耐心毕竟是有限的。“期待新三板精选层预期的尽早明确,至少要在科创板正式落地之前明确,避免新三板被市场边缘化。”南山新三板周运南表示。
如是金融研究院朱振鑫认为,科创板对新三板是大利空,中国版纳斯达克不用争了。新三板的冬天可能过不完了。不过优质的新三板公司多了个转板渠道,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则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对于中国的双创、科技、新经济企业来说,在选择资本市场多了中国国内的一个方向。过去这些企业,更多选择海外的资本市场如纳斯达克,或港交所等。中国资本市场现有的体系里并没有一个这样的板块,与之完全适应。另外,一些海外的中概股公司,要回归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话,也没有完全对应的承接。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特别新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需要设立对应的一个板块。
其实,既然科创板已经有了明确的制度预期,那么新三板精选层离正式的落地也就不远了。
(文章来源:犀牛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