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新规发力 港交所狂揽16家生物科技企业

9日下午,港交所披露了一组最新数据:自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主板,共筹集535亿港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据悉,港股大健康板块发行人越趋多元化,不少医疗器械公司也在通过新的第18A章寻求香港上市。“我们有信心,香港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医疗和生物科技中心之一。”港交所表示。

“18A”助攻生科企业登陆港交所

根据港交所数据,去年4月30日至今年9月底,在香港主板上市制度修订完成后的17个月中,共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筹集资金535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括了9家根据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筹集资金268亿港元。

彼时,港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一时间,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华领医药、歌礼制药等在内,多家内地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蜂拥而至,掀起一股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热潮。

港交所对此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医疗器械公司也在通过新的第18A章寻求香港上市,发行人越来越多元化,港股医疗大健康行业日益壮大。”据悉,除了通过第18A章上市的公司外,今年还有一些来自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和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拟在港交所进行IPO,拟上市公司储备强劲。

Dealogic数据显示,香港今年至今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殊荣。而在今年5月举行的港交所生物科技周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研发和审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巨大挑战,香港希望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为它们雪中送炭,推动生物科技行业的大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遇。”

港股第一大医药股趁风上市

截至9月底,今年已有9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上市港交所主板,募资总额合计约250亿港元,其中,基石药业、康希诺生物、迈博药业、上海复宏汉霖4家公司正是凭借“18A”完成的IPO,共实现了84亿港元募资金额。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潮中,被称为“国内第一大精神疾病类制药公司”的翰森制药,在今年6月14日实现港交所上市,IPO募资高达90亿港元,一举成为港股最大市值医药股。而翰森制药的经营实体,其实是来自连云港的江苏豪森药业集团。

事实上,如翰森制药一般排队申请或已经上市的内地生物科技企业还有很多。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刚刚修订之时,包括港交所高级副总裁钟创新在内的港交所高管就曾多次在公开活动上宣讲最新政策,重点介绍针对生物科技企业的“18A”,由此吸引了大批内地生物科技企业赴港融资。

14家企业申请上市,9家来自内地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已有14家生物科技及医疗企业提交了上市申请,目前正在等待批准或上市,其中有7家公司是根据“18A”申请的,占比50%。

从注册地来看,14家企业中有2家在香港、4家在中国内地,其余8家均注册在开曼群岛。记者查询后发现,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的8家公司中,有1家来自德国,2家是香港企业,其余5家均是内地企业,分别来自北京、苏州、深圳。

换言之,在今年申请在港上市的14家生物科技及医疗企业中,共有9家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成为港交所主板生物医药板块的主力储备军。

来源:财富动力网 作者:周军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