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北交所首批8只公募基金首次开放后规模变动真相来了

众所周知,2023年下半年,北交所成为整个A股市场最靓的仔,与此同时,首批公募基金两年锁定基金也进入了第一个开放日。市场都认为,投资者会因为北交所的火爆而迎来投资者的追捧。

但是伴随着公募基金四季报的发布,真相浮出水面:

整体规模平均下降了28.59%。也就是说,在开放日中,赎回大于申购。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申购潮。

受品牌影响,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发起式基金的规模下降了20.91%,算是最好表现。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C类基金的规模下降了38.14%,降幅最大。

我们再回顾一下,北证50指数在这首批8只基金开放之前的两个月内,探底702.55点,当时市场就预计到这8只基金会在开放日前准备好流动性以应对赎回。

我记得当时还有官方出来辟谣,说这个702.55点并非机构砸盘,而是因为市场的一致性预期造成恐慌性抛盘。

现在,上述数据来了,即便在北交所行情启动之后,这8只基金的规模还出现了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更何况是开放日前之前10月份呢?为开放日准备现金的说法诚然可信。

其实,从周净值表现来看,这8只定开基金的表现在开放日前都没有跟上同为公募基金的北证50指数产品。

下面看看北证50指数基金的规模变化

从数据上看,除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A、南方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A、易方达北证50成份指数A、嘉实北证50成份指数A等4只基金外(按代码统计),全部出现规模上涨的情况。

规模翻倍的基金有9只(按代码统计)。分别为:工银北证50成份指数C、工银北证50成份指数A、万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C、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C、华夏北证50成份指数C、南方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C、万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A、汇添富北证50成份指数C、富国北证50成份指数C。

其中,工银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规模增长最快,再次说明了银行渠道的重要性。也说明基金公司品牌的重要性。

分析:

两种类型的基金,一种规模上涨,一种规模下降。这不值得基金公司反思吗?

相对于两年锁定基金,投资者更在意的是流动性。相对于主动管理和指数基金,投资者更在意的是投资确定性,投资的便利性。

公募基金应该设立一个能为投资者带来投资便利、投资方向确定、赋予投资者流动性的产品。

从整体的规模上看,公募基金作为市场的主力军,就北交所市场而言,募集资金能力依然有限,即便如此火爆,仍会控制规模多只北证50指数基金限售。

说明,北交所仍是机构的小众市场,暂时不会大举投资和进入,那些盼望公募基金接盘的投资者,还是考虑一下风险。公募基金不是不进场,而是已经进场,只是没有掀起预想中的风浪而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