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基金的北交所投资秘诀:持有并等待超额收益

经济观察报与指南基金董事长王军国开展了一场聚焦行业核心议题的深度交流,主题是新三板和北交所投资。其中,通过采访的方式涉及到了私募基金收益率等不得公开披露的内容。

1.作为券商率先代销的北交所私募产品,指南创远的业绩表现如何?

答:指南创远成立于2022年6月,是全国在券商代销领域率先布局的北交所私募基金。2023年12月,基金净值突破2.0,之后经过9个月的回调,于2024年“9·24行情”中再创新高,冲破3.0。

2.指南创远目前取得不错表现的都是来源于公司对于北交所机会的把握么?

答:其实从北证50指数的走势来看,指南创远的曲线和北证50并没有呈现一致性。尤其是2024年年中的持续探底过程,北证50在7月中旬小幅反抽后再度掉头向下,一度跌破600点,直至迎来“9·24”行情才重新快速拉升,并在11月创下历史新高。而指南创远的净值曲线则在7月初便早早实现了V型反转。

指南创远取得目前业绩的核心,还是在于指南基金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方式,既注重组合的安全边际,又重点挖掘价值被低估的小市值成长股来构建投资组合。

3.如何看待近两年北交所二级市场剧烈波动,但也有一定行情的市场表现?

答:近两年,包括北交所在内,整个A股市场都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投资者难以抓住机会。但与此同时,在北交所市场中也产生了一大批小市值股票。这批股票关注度较低,研究成本较高,容易被市场错误定价,这为基金管理人从中进行价值发现创造了更多机会。与许多白马蓝筹股不同,部分小市值股票的基本面和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弱,在目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些小市值成长股对应的宏观风险相对较低,反而提供了比较大的布局空间。

以我们发掘的骏创科技为例,公司2019年起顺应电动化大潮,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并成功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供应链,成为了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带动自身业绩进入快速成长期。我们在买入时公司仅5亿元左右市值,当时处于破发状态,且市场中几乎无人关注,我们在破发价格大量买入公司股份并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随着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市场关注度得到大幅提升,很快公司市值便突破20亿元,给指南基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公司在北交所的市值已突破30亿元。

4. 对于具体优质股票的发掘,指南基金有什么心得?

答:核心在于成熟的选股体系和高效丰富的项目信息获取体系。指南基金倾向于从以下五个维度对拟投资公司进行考量:

1、企业的护城河和稀缺性;

2、企业的中长期成长空间;

3、管理层的专业能力和诚信品格、

4、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自由现金流;

5、估值的安全边际。对于每一个项目,指南基金都会进行充分的案头研究及实地调研,并形成文字结论。

之后,投资团队会根据所得信息进行充分讨论,决议该项目的可投性。比如,之前投资的华岭股份,2019年指南基金就开始关注这家公司。但直到2021年4月,公司披露年报后,我们才认为各方面时机成熟,作出重仓买入的决策,并在一年内获取了两倍收益。所以,多数项目会先进入我们的观察池,进行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观察。

5.相较于北交所刚刚设立的时候,从您的角度看这几年北交所有哪些变化?那些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

答:在经历2024年底的火爆行情后,北交所近期出现了大幅回调,其中一些优质的成长型企业也已经重新进入“击球区”,一些新的机会已经产生了。

此外,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时代背景下,北交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现阶段仍面临诸多不足,但投资者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积极关注这个新生市场。

6.指南基金目前是否有考虑将投资的视野扩展到更多的市场?例如科创板?

答:科创板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前沿领域,“硬科技”色彩浓厚。以指南基金的投研标准来看,我们确实发现科创板也浮现出了一些市场关注度不高、研究预期差相对较大,但未来有望贡献超额收益的中小市值个股。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国产替代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随着这些科技创新企业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应该能呈现出较高的活力及成长性。因此,指南基金也在对科创板投入更多的关注。

7.如果拓展至其他市场(如科创板),此前指南基金在新三板以及北交所的投资经验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答:无论关注哪一市场,指南基金的核心投资理念不会改变。根本还是在于挖掘那些被市场忽略的,但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买入后耐心等待其价值被市场发现。我们称之为“用股权投资的思路在二级市场买入最适合自己投资体系的公司并长期持有”。

经常会有市场讨论说,北交所乃至科创板的流动性不高,但我们认为流动性不是重点,并不影响我们对企业价值的挖掘。

8.除了指南创远,目前指南基金还有多少只产品在管,整体的业绩如何?

答:目前,指南基金已经完成清算的6只基金,均实现正收益,6只基金清算净值最高3.09,最低1.50。换算下来指南基金的投资人最少赚了50%离场,最高超过2倍。

具体投资项目中,指南基金首批基金投资的10个新三板项目最终8个成功IPO。其中就包括指南基金曾作为其IPO前头部民营机构股东的科创板高端钛合金龙头西部超导,以及投资团队投资并获取了十倍以上收益的创业板公司指南针。

9.经过数年的运行,以及市场不断的变化,指南基金的核心投资策略是否有更新换代的地方?

答:目前,我认为指南基金的投资策略依然适用当今市场,而且效果明显。核心还是在于,用股权投资的思路在二级市场买入最适合自己投资体系的公司并长期持有。

不过,之前指南基金一旦买入就很少会交易,主要赚α的钱。未来,指南基金也会考虑在交易层面多下功夫,利用市场的大幅波动,增加基金的β收益,并有效控制回撤。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