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2025年5月15日-在哥本哈根西北部,一片被树木和湖泊环绕的小镇群是全球三大助听器制造商的所在地。这一地区对市场的巨大控制力帮助丹麦赢得了 “声音硅谷” 的称号,而由于慢性残疾辅助设备属于罕见未被特朗普关税波及的领域,这种市场主导地位似乎将持续下去。
一个多世纪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让丹麦三大公司 ——Demant A/S、GN Store Nord A/S 和 WS Audiology A/S,以及它们的瑞士竞争对手索诺瓦控股集团(Sonova Holding AG)—— 几乎垄断了帮助人们改善听力的设备市场。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这个规模虽小却敏感的医疗领域就已免受关税影响,而上个月他发起的新一轮关税冲击中,该领域再次得以幸免。
“目前我们免受关税影响,而且我们在规划中也假设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GN Store Nord 首席执行官彼得・卡尔斯特罗姆(Peter Karlstromer)在 5 月 1 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估计,全球前五大助听器制造商占据了约 99% 的市场份额,他们预测该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约 120 亿美元增长到明年的逾 140 亿美元。五大厂商中只有一家 —— 私营企业史塔克(Starkey)—— 位于美国。该行业的关税豁免意味着,欧洲(尤其是丹麦这个小枢纽)对这一高端行业的紧密掌控,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
瑞银集团(UBS Group AG)分析师格雷厄姆・道尔(Graham Doyle)表示:“技术专长、制造规模以及通过自有零售网络构建的关键市场平台,意味着欧洲将在中期内主导助听器行业。”
来自:摩根士丹利
特朗普政府上个月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征收 10% 的关税,同时暂停了一项 20% 关税计划的实施,给予 90 天的缓冲期。此外,特朗普还向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发出警示,称其打算在未来对特定医药领域加征关税。不过,慢性残疾辅助设备被美国《协调关税表》第 98 章列为可免税入境的物品。
索诺瓦(Sonova)首席执行官阿恩德・卡尔多夫斯基(Arnd Kaldowski)在 5 月 9 日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这是基于《内罗毕议定书》的规定,该议定书针对长期残疾人士所需的辅助设备制定了相关条款。从可能性角度看,我们相当有信心当前的关税豁免会持续下去。”
在 65 岁至 74 岁的成年人中,约三分之一存在听力损失问题,且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致残性损伤的风险也会增加。尽管 78 岁的特朗普目前可能尚未使用助听器,但他所处的年龄段人群会受到此类设备因潜在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的影响。
这四家欧洲公司的大部分助听器在美国以外地区生产,包括波兰、丹麦、墨西哥、中国和马来西亚。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2018 年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中,助听器、除颤器和假牙等物品被排除在外。
尽管如此,奥斯本・克拉克律师事务所(Osborne Clarke)的竞争与贸易业务合伙人马克・施林普林(Marc Shrimpling)警告称:“目前美国关税税率的状况高度不稳定且难以预测,因此我们不能排除未来几个月关税税率发生任何重大变化的可能性,即便对于此前从未受到实质性关税壁垒影响的产品也是如此。”
不过,分析师目前认为该行业有望保持免税状态,考虑到关税可能对设备零售价格产生的影响。根据伯恩斯坦(Bernstein)的估计,在美国独立助听器零售店购买的高端设备,包括安装和调试服务在内,每对价格可能在 6000 至 8000 美元之间。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分析师朱利安・瓦杜尔(Julien Ouaddour)表示,关税 “只会提高终端消费者的购买价格,进而影响部分人群获得医疗护理的机会”。
尽管美国工程师米勒・里斯・哈奇森(Miller Reese Hutchison)被认为在 1898 年发明了第一台电子助听器,但丹麦企业如何占据该行业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 50%)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之交。
丹麦企业家汉斯・德曼特(Hans Demant)因热衷于帮助听力受损的妻子,在得知出生于丹麦的英国亚历山德拉王后(Queen Alexandra)在 1902 年加冕典礼上佩戴了助听器后,购买了一台设备。1904 年,他很快与美国听力仪器制造商通用声学公司(General Acoustic Co.)签订合同,并在丹麦欧登塞售出了第一台设备。
汉斯去世后,儿子威廉(William)接管公司并扩大规模,在丹麦建立了生产线。但二战期间,由于无法从美国、英国和法国进口商品,威廉决定在丹麦生产设备零部件。于是,首款丹麦授权生产的助听器 ——Acousticus 诞生了,它是原版产品的仿制品。
在德曼特丹麦总部附近,类似企业开始涌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提供免费助听器的政策。德曼特北欧批发业务市场经理卡伦・威布林・索尔戈德(Karen Wibling Solgård)表示:“丹麦对助听器的需求因这项立法而激增。”
不久后,该地区形成了助听器产业生态系统。三大助听器公司 —— 德曼特(Demant)、GN 北欧听力集团(GN Store Nord) 和 WS 听力集团(WS Audiology)—— 均分布在彼此 25 公里(16 英里)范围内。附近的丹麦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为该地区吸引了声学专家,有效形成了工程师、医学专家和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的聚集地。
丹麦人口仅约 600 万,这意味着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放眼海外,迅速扩大规模并跻身全球领先地位。
欧洲普遍的全民医疗体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免费助听器,而在法国,助听器费用报销政策帮助人们接受了这一长期与 “可见残疾 stigma” 相关的产品 —— 这在亚洲大部分地区仍是文化禁忌。美国仍是关键市场:截至 3 月的财年,索诺瓦(Sonova)30% 的收入来自美国,而德曼特 2024 年 41% 的收入来自北美。
现代助听器结构复杂。它们需要小巧隐蔽,同时搭载高度精密的电子元件。不仅要捕捉声音、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处理、在耳道内放大音量,还要减少噪音干扰。
日益增加的复杂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中资和日资企业曾尝试进入,但迄今未能撼动欧洲企业的主导地位。
瑞银集团的道尔表示:“制造优质助听器并非易事,尤其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保持成本优势。考虑到市场规模有限且需要专业知识,我认为不会有人试图单独成为新的助听器制造商。”
其他公司正寻求竞争的一个领域是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市场,这是一个渗透率较低的细分市场。法国眼镜制造商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EssilorLuxottica SA)今年 2 月获得美欧监管机构批准,推出嵌入听力技术的 Nuance Audio 系列眼镜;而苹果公司(Apple Inc.)为兼容版本 AirPods Pro 耳机开发的助听器软件功能,去年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尽管如此,欧洲公司助听器的卓越品质目前仍确保着它们的主导地位。参观加利福尼亚南部的西谷听力中心(West Valley Hearing Center)等诊所,就能明白其中缘由。
该诊所在洛杉矶郊区,诊所听力学家阿米特・戈萨利亚(Amit Gosalia)表示,前来就诊的听觉问题患者 —— 有些来自附近的退休社区 —— 会询问索诺瓦(Sonova)的人工智能驱动型 Sphere Infinio 或德曼特(Demant)的 Oticon Intent 等设备,但往往并不清楚品牌名称、制造商或产地。
“我认为患者并不在意这些,” 戈萨利亚说,他每周约接诊 60 名患者。“只要质量好,我不在乎它是哪里生产的。”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