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最应该做什么?

本文作者是康奈尔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著有《货币的未来》一书

从各方面来看,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挣扎的中国经济已趋稳定。这对中国政府和世界经济而言都是好消息。但北京再次推迟解决其根深蒂固的经济问题,这也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影响。

去年秋天,中国政府推出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以支持经济增长。特朗普时期的关税似乎曾让中国经济偏离轨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上半年,中国很可能勉强实现政府设定的 5% 增长目标。无论数据可信度如何,工业产值、广义信贷指标和总投资均保持着合理的增长态势。更可喜的是,作为家庭消费晴雨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加快增长步伐。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氛围已发生显著变化。首先,2025 年 1 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2025 年 2 月中国高层举行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释放出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重新获得青睐的信号。第三,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的贸易谈判以美国暂停加征关税告终 —— 尽管中国未做出实质性让步,这表明北京握有强硬筹码,不会向特朗普屈服。

这种情绪上的改善提振了中国股市,资本外流也有所缓和。政府本可利用这一时机凝聚国民支持,推出改革计划,以提升实现增长和人均收入目标的可能性,并增强自立能力、重塑增长平衡。但政府对此兴趣寥寥。

表面的平静掩盖了经济依然脆弱的现实。购买激励对家庭消费增长的提振可能难以持续,尤其是在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通缩压力有可能持续存在,这反映出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失衡。由于对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北京是否改变对私营部门态度的怀疑,私营企业投资仍然疲软。

中国也不能指望外国市场来弥补国内的疲软。近几个月来出口强劲增长。然而,美国不再是一个友好的市场,而世界其他地区大多陷入低增长泥潭,不愿继续热情接纳中国出口。

中国经济仍被深层结构性问题所困扰。长期以来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市场继续恶化。早已负债累累、面临财务压力的地方政府,现在又增加了解决房地产行业问题的负担。金融市场自由化和改革对将大规模国内储蓄引导至生产性投资仍然至关重要,但最近并未取得进展。

中国政府似乎在为宏观经济政策操作预留空间,以应对今年晚些时候可能出现的任何国内外不利情况。这种做法有其可取之处。

尽管如此,政府仍可利用当前的财政空间,在提振短期增长的同时,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用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及减轻家庭和企业税收负担的资金,既能提振短期需求,也有助于长期经济再平衡。而市场自由化带来的信心提升,将推动投资、就业和家庭收入增长。消费的提高则会降低经济对出口日益增长的依赖。

房地产行业长期的困境凸显了政府推迟改革、不直接解决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不仅会成倍增加,而且每个问题都会影响经济的其他领域。例如,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庭财富缩水抑制了消费增长,许多向房地产开发商放贷的银行也陷入了困境。

中国政府不应被表面上看似强劲、再次成功渡过危机的经济所迷惑。当经济看似稳定时,推迟开展更广泛的改革和自由化工作颇具诱惑,但后果可能是未来在更不利的环境中进行这些变革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