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本市场,首先要实现的就是筹码的功能。虽然这句话有点不正经,但是对于A股市场来说,确实不止一个人称之为赌场。因为筹码总量与玩家的数量上的巨大差距,形成巨大的估值差。
新三板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玩家数量的限制。因为500万门槛的限制,使得整个市场的开户数仅有40余万。按理说,一个新市场,一开始限制一下玩家的数量是对市场有益的。这就像试营业期间限制客流量一样。但是在后来,正式营业之后,伴随着筹码的增加,依然还限制客流,这就违反了商业逻辑。
创业板当初也是要50万的资金门槛,之后逐步取消,就是深谙此道。现在的科创板也设置了50万的资金门槛,异曲同工。
有人说,新三板市场复兴的关键在于赚钱效应,投资者门槛并不是主要原因。但是把这个逻辑翻转一下,因为500万的门槛,限制了投资者数量,那么,现有的新三板投资者究竟要赚谁的钱呢?
如果是企业成长的钱,那么,新三板有没有对企业分红做出强制措施呢?
如果是企业转板的钱,那么,为什么迟迟不打通转板通道呢?
如果是投资者同行的钱,那么,对手方接盘的理由又有哪些呢?
……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必须保证一定的投资者数量,就像一个商场必须保证一定的客流量一样。为什么机场的物价高于一般的商场,因为客流量稳定。为什么网上的电影票比电影院的便宜许多,因为能增加的确性的客人导流。为什么农贸市场比商场物价便宜,因为商品的刚性需求。
新三板市场的中小微企业之所以挂牌,都是为了能获得成本更低、规范规范的资金。有一句话说的好,“挂牌都是为了融资,融资不见得都要挂牌。”所以,中小微企业对新三板市场并不是刚性需求,投资者也很难找到接盘者,那么,这场游戏还能玩多久呢?
“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这句话喊了很多年,那究竟喊给谁听的呢?新三板市场告诉大家, 是喊给500万以上富裕阶层听说。什么叫“先富带动后富”,新三板的500万投资者门槛就是。这就明显把中产阶层和大众阶层剔除在外。
最近,温州商人的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其中,温州人创业融资时,都是以同乡互助加上担保人的形式完成天使轮,之后再逐渐完成A轮、B轮,甚至C轮。虽然成本高,但是资金募集快,有监督、有诚信。
可以说,在没有新三板市场的时候,温州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私密的“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组织,他们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运营方式。这难道不值得借鉴吗?
如今新三板市场改革迟迟不到,市场从热到冷,又从冷到热,逐渐从期望到失望,受伤的不仅仅是中小微企业,更多是投资者的信心。没有信心,再降低投资者门槛,又有什么用呢?
目前,我国已经深度进入经济转型中,不仅有经济周期影响,还有人为的结果。这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任何刺激政策都无法改变。全市场都要改变20多年来资金为王、地产先锋的思路。逐步转移到科技、创新上来。而这正是新三板市场的使命。
有时候,我非常怀念张育军,原证监会主席助理,虽然因为股灾救市问题被双开,但是在他在位期间,金融市场的创新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被人称为创新先锋。现在,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维稳,新三板这个创新改革的先锋也被迫停滞。让“扶持中小微企业”成为一纸空谈。
如今,科创板似乎成为了新三板的升级版本,许多优秀的新三板公司退市、转板。抽血效应在新三板市场不断上演。这也是前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留给新三板市场最后一个赚钱逻辑。伴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的大幅下降,新三板市场生态正在发生改变。服务中小微企业变成了拖累中小微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变成了不法企业家逃避制裁的市场。
现在,参与新三板市场的人越来越来,现有关注新三板市场的人,都在呼吁新三板市场改革尽快提速,让新三板市场恢复获利,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国策上来。以中产和大众的力量,推动经济转型,同共走向富强繁荣。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