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在家休息,手欠,手工统计了北交所信息披露指定媒体的情况。
这是一个没有媒体关注的企业成本指标,也没有行情软件进行量化统计,但对于企业来讲,是真实存在的支出。
原本,新三板市场是没有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的,但是到了北交所,直接沿袭了沪深市场的规定。要说,北交所与精选层的不同之处可能有很多,但“指定信息披露”是最明显的一个。
证券时报拔得头筹 市场占比超过50%
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务办理指南第7号——信息披露业务办理》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其指定媒体的网站名称及网址。所以,我们的统计全部来自2022年企业的年报。
不过,北交所并没有要求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的数量。所以,也算是给北交所的中小企业减负了。那么,北交所的企业最喜欢选择哪家媒体呢?
在统计的187家已经披露2022年年报的公司中,选择证券时报的最多,达到103家,市场占有率达到55.08%。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分别为85家和87家,只有证券日报最少,仅有10家。
从企业选择的家数上看,有115家企业仅指定了一家信息披露媒体,占了61.50%。指定2家媒体的有36家企业,指定3家媒体的有26家企业,指定4家媒体的有5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5家企业没有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具体原因没有披露。
企业期待的是取消指定信息披露,尽管信息披露的费用相对沪深市场并不高,但四大报对于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服务也没有沪深市场多。
可以不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吗?
沪深市场一直讨论取消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的事情,但却迟迟没有推进,只是信息披露的费用相对来讲,有所下降。
但是即便如此,这个钱还是要花的,所以在统计时,子沐研究发现有5家公司没有在年报中披露,就感觉十分奇怪。
华岭股份于2022年10月28日在北交所上市。其2022年年报中,直接写“无”:
新威凌是在2022年11月24日登陆北交所,也是下半年:
联迪信息在2022年9月2日登陆北交所:
派特尔是2022年7月22日,其信息披露更为规范:
可以看出,上述的4家均为2022年下半年登陆北交所,难道下半年,北交所的信息披露政策有所调整吗?
我们并没有找到答案。
我们推算,在2022年登陆北交所的企业,其年报披露中应该像派特尔一样,严谨些。上市前的信息在全国股转公司披露,上市后的信息在北交所披露。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派特尔的年报格式中,少了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一项,这个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遗漏,但是,从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根本做不到。
因为在年报信息披露的系统上,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是一个必填的项目。这是因为,信息披露通过XBRL系统进行规范,不填写则不能提交系统。除非,系统中把这一项设置为可选项目。所以这个微小的变化,非常值得董秘去研究。
(我们没有通过董秘确认这一变化,只是在董秘培训材料、平时与董秘的交流中获得的上述信息)
除上述4家企业外,舜宇精工也是值得关注的,该公司于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但是他们是这样披露的:
“-”一般表示没有,不用填写。说明,确实这一项可以不填写了。不填写,会不会违反《证券法》呢?
第八十六条显示,依法披露的信息,应当在证券交易场所的网站和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条件的媒体发布,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场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只要钱、没服务
有企业就向子沐研究反映,虽然指定了信息披露媒体,但是要想得到服务,还要再交钱,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般也是从北交所或券商的行情系统上直接获取,但从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获得信息的数据则无法统计。
有些公司悄悄在股东大会上调研股东获取公司公告的渠道,更多人选择的是东方财富、同花顺和雪球。而三大报更多的是公司新闻报道。信息披露的效果几乎看不到。
(因为东方财富等并非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因此,他们不必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负法律责任,存在公告丢失、遗漏等情况。)
因此,有些企业在缩减信息披露的指定媒体数量,因为北交所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只要指定一家就符合监管要求,如果不指定媒体也可以的话,可能会有更多的公司加入。
最明显的是,贝特瑞的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从2021年3家,下调到2022年1家。当然,也有无所谓的,比如,颖泰生物,2021年指定4家,2022年还是这4家。比较豪横。
信息披露家数多,行情就好吗?
最近市场大涨的曙光数创仅指定了一家媒体,却成为2023年表现最好的公司。去年疫情股森萱医药始终选择1家媒体。新上市的康普化学也就选择了2家媒体。从上市就引发关注的昆工科技也是2家指定媒体。从这一点上看,媒体的家数与行情无关。
但是指定的媒体越多,似乎行情表现越不理想,颖泰生物、优机股份、流金科技、梓橦宫、恒拓开源,这5家均是满格配置,4家全选,谁也不得罪,但是2022年的行情有目共睹。既没有媒体关注,也没有行情,当然,也没有负面。
总体来看,从逻辑的角度讲,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等于变相获得了媒体保护,如果公司自身心里有鬼,那么就会多指定几家,毕竟,谁家曝光个问题出来,都会引发监管的关注。
而指定媒体家数越少,说明企业谈判能力越强,越自信,自身的治理水平越好,不怕媒体鸡蛋里挑骨头。
当然,这只是逻辑上的推理,实际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子沐研究了解到的是,三大报的信息披露工作人员通常一起拜访企业,企业就不好意思作出选择。有的是企业财大气粗,不在乎这么点信息披露的费用,还能多交个朋友。还有的企业是随行就市,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最后: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指定信息披露这种形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资本市场。全面注册下,财经媒体也应该变变了。
附:2022年北交所企业信息披露数据统计表: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
密码保护
美国这是着急了,应该还会有动作。
不知道这6万亿来自哪里?是不是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