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0后身份看提振消费,除了买股票,别无选择!

周末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两办共同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周五的 A 股会出现普涨,因为领涨的板块正是消费。​

那么,该如何判断这个方案是否超预期呢?答案是站在 80 后的立场,看看他们是否受益。80 后是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的一代人,目前年龄处于 40 岁到 50 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是消费的主力群体。他们小时候面临上学竞争,成年后又要为房子拼搏,度过 35 岁危机后,却发现钱总是不够花。​

所以,80 后一代是内需的主力,他们既渴望增加收入,又无奈必须消费,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老一小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否能对 80 后形成有效刺激。​

一、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80 后正值工作刚需阶段,确实需要提高工资性收入。然而,指望企业给他们涨工资,似乎不太现实。估计受益者主要是公务员以及响应国家号召的国企、央企员工。实际上,80 后能拥有一份工作已属不易,返岗稳岗理应成为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但根据方案,若要返岗,可行的选择是以工代赈,政策手段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总体来看,该政策低于预期。​

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方案中提到稳住股市,其意图十分明确,就是鼓励 80 后通过投资获得收入,并且给出了具体方案,即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主力资金将托市。很明显,政府旨在稳住市场,至于能赚多少钱则取决于个人。这些资金会买入哪些股票呢?自然是以中证 A50 指数、沪深 300 指数等成分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因此,该政策对 80 后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因为 80 后手头通常还有一定闲钱,且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该政策超预期。​

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是中国经济的基石,每次经济危机中,农民阶层往往承担了诸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必要的,但中建等国企通过征地直接买断农民土地的做法存在问题,这改变了农民作为社会稳定底层的逻辑基础。没有土地的农民,其身份属性也随之改变。通过农产品销售提高附加值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广泛普及,毕竟并非每个地方都有能力出众之人带领农民致富,“先富带动后富” 在一些地区还只是口号。农民致富的关键在于庭院经济,然而从对河北农民的调研情况来看,秸秆利用、劈柴使用、养殖等活动全部被禁止,农民难以通过这些途径实现增收。所以,该政策的效果还有待验证。​

四、解决拖欠账款的问题​

这条政策针对小微企业,也就是民营经济,且属于旧闻重提。这表明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障碍,所以才反复强调。如今,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已有所转变,再次强调该政策,只能说明拖欠账款的情况十分严重,拖欠时间也很长。关键问题在于,民营企业收到欠款后,能否获得新业务呢?目前来看,收到钱后可能更多用于消费。该政策符合市场预期。​

五、加大生育保障力度​

这一政策对 80 后基本没有作用,因为他们大多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40 多岁的 80 后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都较低。而 90 后、00 后正处于生育阶段,但这两代人却不太愿意生孩子。这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求学阶段受西方自由价值观影响较大,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对亲戚、家族观念较为淡薄。所以,解决生育问题并非仅靠补贴就能实现。但目前来看,增加补贴是主要手段。畸形的招聘文化、内卷的工作文化以及竞争与低价并存的市场环境,让年轻一代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更无暇生儿育女。因此,该政策目前更多具有炒作价值。​

六、强化教育支撑​

这一政策主要针对 80 后照顾 “一老一小” 中的 “一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击教育培训行业之后,政策重点转向助学金和专业就业方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上,除了教育培训,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有专家提出高中要增加双休,其目的是为教培留出市场空间。这就看各地政府如何抉择了。短期内,该政策效果不明显。​

七、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

这是承接上面 “一小” 之后的 “一老” 问题。每年提高养老金,无论经济形势好坏,都未见对消费有明显刺激效果。相反,收取灵活就业人员的五险一金,实际上削弱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加剧了消费降级。因此,有专家建议这部分人员的五险一金应由国家承担。子沐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灵活就业人员以 80 后为主,他们不是不需要刺激消费,而是钱根本不够花。所以,该政策起到了反向作用。​

八、保障重点群体的基本生活​

这是一项定向政策,针对失独老人、贫困户等群体。子沐研究认为,这不属于提振消费范畴,这一阶层的人主要需求是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因此,该政策基本无效。​

惠民活动的分析​

提振银发经济:主要面向退休人员,年龄集中在 60 到 75 岁之间,若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段范围更窄。提高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的核心需求是健康生活,然而,涉足银发经济的商业模式往往不规范。各类滋补品、治疗仪、旅游、康养等针对老人的服务,要么存在虚假欺骗行为,要么被国企央企垄断,要么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80 后一直在考虑养老问题,有钱人可以选择每月数万元的高端养老院,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而且老人的退休金往往还要补贴 80 后的消费。目前惠民的可行方式之一是推动消费降级,比如北京许多社区开设的社区食堂,就是消费降级的体现。​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扩大服务业等:在这些举措中,只有发展入境消费是引入海外消费人群,为此我国实行单向面签政策。而其他几项消费,都需要消费者有多余的资金和时间。当前,穷游成为消费主题,人均消费能力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里要提到服务业,服务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第三产业,但也是社会分层明显的产业。进入服务业难度较大,提供优质服务也不容易,虽然赚钱相对容易,但消费却面临诸多限制。所以,人形机器人的出现,为将服务业标准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各种人形机器人和非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这有望形成新的消费趋势。​

      大宗消费提振政策​

      对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是提振消费较为有效的方式,受益人群广泛,包括以旧换新、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不过,这一政策已实施多时,2025 年预计会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并增加产品种类。这属于杠杆型刺激消费方式,消费者难以判断商品价格是原本如此,还是因为补贴才得以低价购买。所以,受益者主要是商家。因此,我们建议关注消费类股票,而非消费本身。这也是周五行情中消费板块上涨的原因,与 2008 年类似,企业与政府联合推出的消费政策,最终受益的往往是企业。​

      汽车、住房两项政策关系到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房地产仍是居民最大的财富载体,但房价下跌趋势已难以控制,除非全部国有化,通过政策锁定价格,依靠时间逐步消化预期,借助通货膨胀稀释房产价值与价格。目前来看,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确实能体现提振消费的政策意图,但相较于燃油车,其产业链相对有限。​

      经济学原理表明,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信贷。而现在的问题是,35 岁以后的主流消费群体出现分化,一部分人失去消费能力,另一部分人则消费过剩。因此,清理优化、完善支持、改善提升消费环境等举措,更多是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非真正实现提振消费。​

      总结​

      可以说,提振消费是政策主线,但尚未达到全面提振、非提振不可的紧迫程度,没有到破釜沉舟的地步。​

      若真想提振消费,子沐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全民免费医疗、16 年义务教育、政府包养一老一小。推崇儒家思想,简政放权,复兴中华文明。让 80 后这一代无需担忧医疗、教育、养老、生育问题。再加上富民的简政放权政策,如此一来,人们自然愿意消费。​

      该政策唯一明确的一点似乎是:炒股吧!有国家队兜底!!!​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