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沐研究继续追踪惠同新材,该公司市场地位是国内第一、国际第三。但是,子沐研究的数据显示,惠同新材正在超越日本精线,也正在抢日本精线的市场。
一、产能超越
日本精线的金属纤维年产能约500吨,而惠同新材目前也是500吨/年,2026年将达到600吨/年,新增100吨/年来自北交所募投项目的350吨项目的陆续投产,也就是说,惠同新材未来的产能将达到850吨/年。会完全超越日本精线。
二、业绩增长情况
子沐研究下载了日本精线的财务报告,但是日本的会计口径与我国不同,所以要进行调整,我们再把日元转换为人民币,这样大家就能看的更清楚。
2025年4月到9月,日本精线的营业收入10.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0%。净利润5627.5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46.95%。毛利率在30%到45%之间
而惠同新材在2025年4月到9月之间,营业收入1.22亿元人民,同比增长9.09%,净利润2,786.2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1%。毛利率在35%到49%之间。
大家有没有发现问题:两家公司产能接近,但是日本精线收入却高于惠同新材一个数量级?
这正是为什么要关注惠同新材的主要原因,因为两家
首先,两家公司的产品定位不同,所以价格就不同。日本数线的产品用于航天航空、精密电子,还有汽车领域,所以单价比惠同新材更高。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产品用于半导体的气体过滤,自称是世界唯一采用不锈钢短纤维制成的金属膜过滤器。
惠同新材虽然掌控了1微米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大部分应用于环保领域,近年因氢气能市场的快速发展,才拓展了公司的第二大业务。因此,单价较低。
其次,日本精线第一大市场是本国,其次是泰国,中国市场要跟韩国市场合并统计,分别为9.34亿元人民币、9175万元人民币,中国和韩国合计才3294万元人民币。
而惠同新材的主要市场是国内,2024年年报国内市场的营业收入1.51亿元,外销6393.08万元。
第三是客户的认可度、国际市场的先发优势、供应链议价权等等原因。
但是,我们注意到,日本精线的总市值折合人民币是15.78亿元,惠同新材当前的总市值为16.42亿元人民币,高于日本精线。这就本文标题的由来。
作为研究员,我们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就必须对比两家公司的产品数据:
| 项目/维度 | 日本精线 | 惠同新材 | 对比 |
|---|---|---|---|
| 纤维直径 | 1μm-50μm | 1μm-100μm | 势均力敌 |
| 材料 | 标准SUS304/316L | 不锈钢316L等 | 更多元 |
| 力学性能 | 12μm单丝约18N | 12μm复合线24N | 势均力敌 |
| 加工形态 | 线材、织物等 | 线材、织物等 | 差不多 |
| 熔点 | 1400℃-1450℃ | 800℃-1200℃ | 在在差距 |
| 纯度 | 5N | 3N | 存在差距 |
由此看来,日本精线与惠同新材在金属纤维技术指标上呈现 "高端 vs 全能" 的竞争格局。在普通工业应用领域:惠同新材凭借材质多样性和成本优势已与日本精线并驾齐驱,部分指标 (如铁铬铝高温性能) 甚至超越日本精线。在超精密应用领域:日本精线仍保持明显领先,特别是半导体用超高纯度、超光滑表面产品,短期内惠同新材难以完全替代。未来发展趋势:惠同新材通过持续研发投入 (2025 年研发占比 7-8%) 和产能扩张,有望在中高端应用领域缩小差距,并凭借本土服务和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半导体材料,军工防护、航天航空等领域成为惠同新材的潜在大市场,比其现有的环保、氢能、导电塑料更能提高公司的整体的估值水平。而日本精线的第二大市场泰国,也应该是惠同新材下一个出口市场的主要方向,直接抢占日本精线的市场。用产能换取日本精线的市场将成为未来惠同新材主要基本面分析框架。
我国欠这92.6万亿元人民币若是按年息百…
强制加班,类似传销组织的洗脑,这种企业能…
临阵换帅,兵家大忌
数据有问题!
这他妈的是啥东西,胡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