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沐原创:不足两家做市商被迫停牌企业增多 新三板做市业务等待改革

新三板市场上,做市企业因做市数量不足两家而被迫停牌,并强制转为竞价交易的情况越来越多。新三板报根据相关公告统计,2018年3月到6月开始增多,到了7月份呈现爆发性增长,7月、8月、9月分别达到142份,145份和124份,国庆假期之后的又出有38份公告。

针对这一情况,董秘一家人的崔彦军认为,这是因为不断有企业退出做市所导致的市场现象。原来,新三板企业要选择做市交易,就必须有两家以上的做市商,当只有两家做市商,其中一家做市商不想为其做市时,做市商就会向全国股转公司提出申请,此时,该公司就必须发布不足两家做市商暂停交易的公告,这就是上述公告的由来。
而公司如果未在 30 个转让日内恢复为2家以上做市商,并未提出股票转让方式变更申请,股票转让方式将强制变更为集合竞价转让方式。因此,产生多份同样的停牌公告。而剩下的唯一一家做市商也不能继续提供做市服务,而要把做市库存股转到券商直投账户,成为新三权股权投资的一部分。
从做市交易变更为竞价交易直接影响新三板市场的交易量, 因为做市交易可以形成连续的价格走势,流动性也是较好,而竞价交易分为5次和1次,降低了市场交易的频次。新三板报统计,从2018年初到10月16日,做市企业从1343家下降到1148家,有195家企业停止做市交易。
上述崔彦军分析认为,市场出现大量做市商不足两家情况有三个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做市股票亏损严重,做市商短期内看不到市场好转迹象,进而收缩做市业务布局。二是因为企业经营业绩出现滑坡,公司存在潜在风险。三是个别企业因违规受到监管处罚,做市商跑步离场。
诚然,2017年,泰安科技本想清理做市商然后奔赴IPO,连董事会都通过了“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的议案,不料中途杀出国泰君安这个做市商,在临时股东大会投了反对票,泰安科技唯有作罢。时过境迁,如今做市商已经不是IPO的绊脚石,前不久,就有有友食品携9家做市商成功IPO过会。这样看来,做市商退出的情况主要是受市场和企业风险的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三板知名人士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去年券商做市业务部门的年终奖大幅缩水,如今市场全线下跌,流动性持续萎缩,而整个宏观经济处于周期的底部,券商的股权质押业务、两融业务、经济业务等对现金的需求大增,此时更不会大力投入做市业务。
新三板报统计,2018年以来,从竞价转为做市的企业仅有14家,分别为传神语联、高光世纪、合全药业、方圆现代、浙商创投、精华股份、每日科技、健佰氏、华光源海、华移科技、身临其境、德中技术、唐人科技、思晗科技。除思晗科技外,全部为上半年发布的公告,8月、9月以来,尚无变更做市的公告发布。后续加入做市的企业也仅有4家,分别为陕西瑞科、纳科诺尔、圣兆药物、熊猫雷笋。
今年7月份,中国证券报曾经报道,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交易制度实施后,市场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为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国股转公司将继续坚持并鼓励做市转让,加快推进做市制度优化改革。目前尚无最新消息。
与此对应的是,一些机构正是悄然发力新三板市值管理业务,新三板报获悉几家不知名的机构在悄悄推动此项业务,就是使企业的股票稳定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企业因此支付费用。
其中一位业务人员表示,这种市值管理的业务在香港和纳斯达克都是公开进行,这种行为并不是操纵股价,而是基于合理的定价机制,赋予企业合理的市值,在市场博弈中寻找合理的价格区间,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流动性。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这就是混合做市的一种业务形式,但是目前依据《证券法》,这种行为很难与操纵股价区别开来,因此存在法律风险。
新三板报认为,如果做市制度改革涉及混合做市,允许券商、私募、公募、机构,甚至个人为新三板企业提供做市服务,将极大的促进新三板流动性的好转,也能成为企业融资定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已关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三板报法律顾问

李明燕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明燕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18年,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企业大合规》一书。李明燕律师曾供职金融机构多年,精通金融市场领域业务,成功代理多起证券索赔案件。
邮箱:limingyan@globe-law.com
电话:+86 18610810467

李元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李元律师,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获得L.L.M学位。李元律师曾就职于全国先进法院,并曾在北京市高院任职,专注刑事审判、辩护领域15年。李元律师在刑民交叉,尤其是金融犯罪、犯罪索赔领域经验丰富。
邮箱:liyuan@globe-law.com
电话:+86 1391753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