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报子沐君解读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在新三板指数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本篇为第五篇。
对于普通人,究竟该如何理解新三板市场呢?这是个问题。全国股转公司的董事长谢庚给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超市,这就是谢庚的新三板超市论。
谢庚讲到:“大家投资风险偏好不同,用我们内部讨论的话说,就是把一大堆商品送进超市上架,一个个架子上摆的是不同类别的商品,让大家能够看清楚。”
确实,面对上万家的企业,信息筛选的成本非常高,行业分类不同,业务模式不同,赚钱逻辑不同。即便是一个细分领域,也存在不同的创新,不同的技术,不同的人品。量化分析和感性分析下,万里挑一的投资模式下,成本居高不下是常态。
研究生态的困境
一家机构负责人曾经向新三板报表示过,一个五人的团队,一年看300多家企业,平均1天一个企业。调研、写报告、行业分析、内部讨论等等流程走下来,最多看懂50多家,投5家。还要面对未来5到7年的未知风险,他的压力山大。唯一的退出通道无非就是IPO和并购。收益率究竟能有多高,当前的市场关键下,根本无法计算。
在2016年时,全国股转系统非常鼓励券商成立新三板事业部,把新三板研究、新三板投资、新三板做市,新三板督导服务统一起来,为新三板市场服务。尤其是研究领域,更是其重点呼吁的对象。
那时,各个券商研究所都成立了自己的新三板研究团队,例如中信证券的胡雅丽团队,安信证券诸海滨团队、广证恒生袁季团队等等。民间的研究团队有新三板智库,梧桐树等。投资机构自己也有自己的研究团队。
但是现在,新三板研究领域依旧没有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佣金分成,没有投资机构买单。批量生产的研究报告与企业潜藏的风险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差异,研究机构也不会承担研究报告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新三板研究报告虽然可以成为企业融资估值的参考,但是监管部门规定,研究机构不以任何形式向企业收费。
没有了收入来源,新三板研究愈发成为研究所的鸡肋,即便是负责人带头推进,依然是质量不高。到现在,已经很有投资机构根据某券商研究报告进行投资了,更不用说作为估值的参考。
新三板超市论
此次谢庚抛出新三板超市论,非常形象的表明了全国股转系统在降低投资者筛选成本方面的工作方向。也为研究机构奠定了基础。
1、继续增强信息披露
不断强化信息披露是子沐君每次都会向全国股转公司提出的建议之一。尽管这样会提高企业的董秘工作量,提高公司挂牌成本。但更深层上是利好企业的,现有信息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谢庚在演讲中第一强调的就是会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让大家找到每一商品的时候能参照说明书,让说明书清晰易懂。
通俗的讲,信息披露就像是超市里商品的说明书,什么行业,什么配方,什么品牌,什么类别等等。让说明书清晰易懂,就需要更标准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标准了,企业的经营也就更加规范了。
2、靠指数
对于谢庚来说,之所以称为引领指数系列,可以分为三部分:“引领”的作用就有指导,帮助投资者筛选,降低他们的成本。“指数”是说指数本该有了功能,必须都要有。这里暗含着金融创新,引入指数基金、指数期权,指数期货等产品。“系列”指的是有一整套的指数,不会是单独的一两个指数。
用超市论来解释就是,每一排货架分门别类的摆放商品外,还有很多的“堆头”(超市专用术语,特指推荐的商品),这是超市工作人员特意为顾客精选的、特价的、时令的、特色的商品,减少购物者的寻找商品和选择商品的时间。
谢庚表示,新三板市场上,一万多家企业中,高端企业越来越多,我们已经有4000多家企业年收入过亿元,符合新经济特征的企业占了44%,当中有2600多家公司表现出跨越式、跳跃式增长,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
指数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要解决筛选成本的问题,对海量市场作出精细化的、更多的指数,能够引领市场的投资。这对新三板市场指数体系的完善,对市场投资的引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全国股转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推荐阅读:
解读一:美国纳斯达克曾找全国股转公司维权 谢庚声明:新三板不是中国版纳斯达克
解读二: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再次确认:新三板是场内市场
解读三:不要倒在黎明前 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谢庚送上定心丸
解读四 :新三板改革思路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 谢庚反复强调流动性问题并给出答案·
解读五:谢庚的新三板超市论 暗指引领指数系列重要意义全在这里了